比尔-朗伯定律和吸光度计算器

计算吸光度、浓度、光程或摩尔吸光系数。

输入已知值并选择要使用比尔-朗伯定律计算的参数。

示例

了解如何在不同场景中使用比尔-朗伯定律。

从吸光度计算浓度

比尔-朗伯定律

给定 A = 0.85,ε = 15000 升·摩尔⁻¹·厘米⁻¹,l = 1 厘米,求 c。

吸光度 (A): 0.85

浓度 (c): mol/L

光程 (l): 1 cm

摩尔吸光系数 (ε): 15000 L·mol⁻¹·cm⁻¹

要计算的参数: 浓度 (c)

计算吸光度

比尔-朗伯定律

给定 c = 0.002 摩尔/升,ε = 15000 升·摩尔⁻¹·厘米⁻¹,l = 1 厘米,求 A。

吸光度 (A):

浓度 (c): 0.002 mol/L

光程 (l): 1 cm

摩尔吸光系数 (ε): 15000 L·mol⁻¹·cm⁻¹

要计算的参数: 吸光度 (A)

计算光程

比尔-朗伯定律

给定 A = 0.6,ε = 12000 升·摩尔⁻¹·厘米⁻¹,c = 0.0005 摩尔/升,求 l。

吸光度 (A): 0.6

浓度 (c): 0.0005 mol/L

光程 (l): cm

摩尔吸光系数 (ε): 12000 L·mol⁻¹·cm⁻¹

要计算的参数: 光程 (l)

计算摩尔吸光系数

比尔-朗伯定律

给定 A = 1.2,c = 0.001 摩尔/升,l = 1 厘米,求 ε。

吸光度 (A): 1.2

浓度 (c): 0.001 mol/L

光程 (l): 1 cm

摩尔吸光系数 (ε): L·mol⁻¹·cm⁻¹

要计算的参数: 摩尔吸光系数 (ε)

其他标题
理解比尔-朗伯定律和吸光度:综合指南
掌握分光光度法和溶液分析的科学。

什么是比尔-朗伯定律?

  • 定义和公式
  • 物理意义
  • 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比尔-朗伯定律将光的吸光度与光传播材料的性质联系起来。它是分光光度法和分析化学的基础。
比尔-朗伯定律公式
A = ε · c · l,其中 A 是吸光度,ε 是摩尔吸光系数,c 是浓度,l 是光程。

实际例子

  • 浓度更高的溶液吸收更多光。
  • 更长的光程会增加吸光度。

使用计算器的逐步指南

  • 输入参数
  • 计算过程
  • 解释结果
选择要计算的参数。输入已知值。计算器将使用比尔-朗伯定律计算未知数。
如何使用计算器
使用示例作为指导。检查单位并确保所有值都是正数且有效。

使用技巧

  • 要找到浓度,输入吸光度、光程和摩尔吸光系数。
  • 要找到吸光度,输入浓度、光程和摩尔吸光系数。

比尔-朗伯定律的实际应用

  • 分光光度法
  • 药物分析
  • 环境测试
比尔-朗伯定律在实验室中广泛用于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科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它在药物开发、水质测试和生化研究中至关重要。

应用场景

  • 测量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
  • 使用吸光度测试水中的污染物。

常见误解和正确方法

  • 关于吸光度的误解
  • 最佳实践
  • 故障排除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吸光度在所有范围内都与浓度直接成正比。在高浓度下,由于化学和仪器因素可能会出现偏差。
避免常见陷阱
始终使用正确的单位并确保溶液均匀。清洁比色皿并校准仪器以获得准确结果。

误解

  • 高浓度下的非线性吸光度。
  • 脏的比色皿导致读数不准确。

数学推导和例子

  • 比尔-朗伯定律推导
  • 参数效应
  • 计算例子
比尔-朗伯定律可以从光通过介质时的指数衰减推导出来。该定律对稀溶液是线性的。
计算例子
给定 A = 0.85,ε = 15000 升·摩尔⁻¹·厘米⁻¹,l = 1 厘米,c = ?;c = A / (ε·l) = 0.85 / (15000·1) = 5.67e-5 摩尔/升。

计算例子

  • 计算 A = 0.85,ε = 15000,l = 1 时的 c。
  • 计算 c = 0.002,ε = 15000,l = 1 时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