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因子计算器

计算任何场景下的稀释因子、浓度和溶液体积。

输入已知值来计算稀释因子、最终浓度或所需体积。支持各种单位和连续稀释。

示例

查看如何在真实场景中使用稀释因子计算器。

简单稀释

简单稀释

将1 mol/L NaCl稀释至0.1 mol/L,体积100 mL。

初始浓度 (C₁): 1

最终浓度 (C₂): 0.1

初始体积 (V₁): undefined

最终体积 (V₂): 100

浓度单位: mol/L

体积单位: mL

连续稀释步骤: undefined

计算所需初始体积

计算所需初始体积

需要多少5%的储备溶液来制备250 mL的1%溶液?

初始浓度 (C₁): 5

最终浓度 (C₂): 1

初始体积 (V₁): undefined

最终体积 (V₂): 250

浓度单位: %

体积单位: mL

连续稀释步骤: undefined

连续稀释

连续稀释

从1 mg/mL开始进行三次1:10连续稀释。

初始浓度 (C₁): 1

最终浓度 (C₂): 0.001

初始体积 (V₁): undefined

最终体积 (V₂): undefined

浓度单位: mg/mL

体积单位: undefined

连续稀释步骤: 3

自定义单位

自定义单位

将100 µg/mL稀释至10 µg/mL,体积2 L。

初始浓度 (C₁): 100

最终浓度 (C₂): 10

初始体积 (V₁): undefined

最终体积 (V₂): 2

浓度单位: µg/mL

体积单位: L

连续稀释步骤: undefined

其他标题
理解稀释因子计算器:综合指南
掌握溶液制备、连续稀释和精确计算。

什么是稀释因子?

  • 定义和重要性
  • 数学表示
  • 常见实验室用例
稀释因子(DF)是描述溶液被稀释程度的比率。它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中对于制备所需浓度的溶液至关重要。
稀释因子公式
DF = C₁ / C₂ = V₂ / V₁,其中C₁是初始浓度,C₂是最终浓度,V₁是初始体积,V₂是最终体积。

稀释因子示例

  • 将10 mL的1 mol/L溶液稀释至100 mL,稀释因子为10。
  • 1:100稀释意味着最终溶液的浓度是原始溶液的1/100。

使用计算器的分步指南

  • 输入所需值
  • 选择单位
  • 解释结果
输入至少两个已知值(浓度或体积)并选择适当的单位。计算器将计算缺失值和稀释因子。
灵活的输入选项
您可以根据需要计算所需的初始体积、最终体积或最终浓度。

分步示例

  • 如果您知道C₁、C₂和V₂,计算器会找到V₁。
  • 如果您知道C₁、V₁和V₂,它会找到C₂。

稀释因子的实际应用

  • 实验室溶液制备
  • 微生物学中的连续稀释
  • 临床和工业用途
稀释计算在实验室制备试剂、缓冲液和标准品中至关重要。连续稀释用于达到极低浓度,特别是在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中。
连续稀释解释
连续稀释涉及重复的稀释步骤,每个步骤具有相同的稀释因子,以达到极低浓度。

应用示例

  • 通过三次连续的1:10稀释制备1:1000稀释。
  • 稀释血液样本用于临床分析。

常见误解和正确方法

  • 混淆体积和浓度
  • 忽略单位一致性
  • 连续稀释与单步稀释
常见的错误是混淆初始和最终体积或浓度。始终确保整个计算过程中单位一致。
单位一致性是关键
在计算之前,将所有体积转换为相同单位(例如mL或L),将所有浓度转换为相同单位。

误解示例

  • 不要在同一计算中混合mL和L。
  • 连续稀释与单步稀释不同。

数学推导和示例

  • 推导稀释公式
  • 详细计算示例
  • 连续稀释数学
稀释公式来源于质量守恒:C₁ × V₁ = C₂ × V₂。这种关系允许您在知道其他三个值的情况下求解任何未知数。
计算示例
从1 mol/L储备液制备100 mL的0.1 mol/L溶液:V₁ = (0.1 × 100) / 1 = 10 mL。稀释因子 = 1 / 0.1 = 10。

数学示例

  • 从5%储备液制备250 mL的1%溶液:V₁ = (1 × 250) / 5 = 50 mL。
  • 三次1:10连续稀释:总体稀释因子 = 10 × 10 × 10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