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4T评分计算需要系统性患者评估、仔细评估每个评分组成部分,以及在临床背景下正确解释结果。遵循这种综合方法以确保可靠的HIT概率评估和适当的临床决策制定。
1. 血小板减少症评估和记录
首先记录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和当前血小板计数,以计算下降百分比。从基线下降>50%或最低值在20-100 ×10⁹/L之间得2分,而30-50%下降或最低值在10-19 ×10⁹/L之间得1分。下降<30%或最低值<10 ×10⁹/L得0分。必须使用患者的真实基线血小板计数,而不是任意正常范围,并考虑测量时机相对于肝素暴露。
2. 时机分析和肝素暴露史
仔细记录血小板计数下降相对于肝素暴露的时机。肝素暴露后5-10天明确发病,或≤1天且近期有肝素暴露(30天内)得2分。与5-10天下降一致的时机但未明确记录得1分。无近期肝素暴露时<4天发病得0分。近期肝素暴露包括过去30天内任何肝素使用,包括低分子量肝素。
3. 血栓形成和后遗症评估
评估新的血栓形成、皮肤坏死或急性全身反应。肝素暴露后确认新的血栓形成、皮肤坏死或急性全身反应得2分。进展性或复发性血栓形成、红斑性皮肤病变或疑似血栓形成得1分。无这些发现得0分。记录这些事件相对于肝素暴露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时机。
4. 替代原因评估
评估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原因的概率。无明显替代原因得2分,可能的替代原因得1分,确定的替代原因得0分。常见替代原因包括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药物反应和骨髓抑制。考虑替代原因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时间关系。
5. 评分计算和风险分层
将所有四个组成部分的分数相加得到总4T评分。6-8分表示高概率(HIT概率≥50%),4-5分表示中等概率(概率10-50%),0-3分表示低概率(概率<10%)。使用这种概率评估指导诊断测试、肝素管理和替代抗凝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