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搏输出量计算器

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计算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进行全面的心脏功能评估。

重要的心脏病学工具,用于使用标准超声心动图测量(包括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和心率)计算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示例

点击任何示例将其加载到计算器中。

正常心脏功能

正常心脏功能

具有正常左室功能和尺寸的健康成年人。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5.2 厘米

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3.1 厘米

心率: 72 次/分钟

体表面积: 1.8 平方米

射血分数降低

射血分数降低

心力衰竭且左室功能降低的患者。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6.5 厘米

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5.2 厘米

心率: 85 次/分钟

体表面积: 1.7 平方米

运动员心脏

运动员心脏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较低。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5.8 厘米

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3.5 厘米

心率: 55 次/分钟

体表面积: 2 平方米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

心脏功能出现年龄相关变化的老年成年人。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4.8 厘米

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3.3 厘米

心率: 78 次/分钟

体表面积: 1.6 平方米

其他标题
理解每搏输出量计算器:综合指南
通过每搏输出量计算掌握心脏功能评估的基础知识。学习如何测量、解释和应用每搏输出量数据进行全面的心血管评估。

什么是每搏输出量?

  • 定义和生理学
  • 临床重要性
  • 测量方法
每搏输出量(SV)是左心室每次心跳射出的血液量,代表心脏功能和效率的基本测量指标。它计算为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之间的差值:SV = EDV - ESV。这个关键的心血管参数提供了关于心脏泵血能力和满足身体代谢需求能力的重要信息。正常每搏输出量在成年人中为每次心跳60-100毫升,但这会因体型、健康水平和心血管健康状况而显著变化。
每搏输出量的生理学基础
每搏输出量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前负荷(收缩前心肌拉伸程度)、后负荷(心脏必须对抗的阻力)和收缩力(心肌收缩的内在强度)。这些因素受各种生理和病理状况影响。前负荷受静脉回流和血容量影响,后负荷受全身血管阻力和动脉压影响,收缩力受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循环儿茶酚胺和心肌健康影响。理解这些关系对于在临床实践中解释每搏输出量测量至关重要。
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每搏输出量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指标,对于诊断和监测各种心脏状况至关重要。每搏输出量降低是心力衰竭的标志,而每搏输出量增加可能表明运动适应或某些病理状态。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可以快速响应生理需求,使其成为反映心脏适应性的动态参数。结合心率,每搏输出量决定心输出量,即每分钟泵出的总血量,这对于组织灌注和氧气输送至关重要。
测量技术和超声心动图
每搏输出量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测量,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方法。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左室尺寸,允许使用几何假设计算每搏输出量。更准确的测量可以通过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脏MRI或热稀释等有创技术获得。使用线性测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的超声心动图方法在准确性和临床可行性之间提供了实用的平衡,使其适合常规临床评估。

正常每搏输出量值:

  • 健康成年人:每次心跳60-100毫升
  • 运动员:每次心跳80-120毫升(每搏输出量增加)
  • 心力衰竭:每次心跳30-60毫升(每搏输出量降低)
  • 儿童:每次心跳20-60毫升(随年龄和体型变化)

使用每搏输出量计算器的分步指南

  • 超声心动图测量
  • 数据输入要求
  • 结果解释
准确的每搏输出量计算需要精确的超声心动图测量、正确的数据输入和仔细的结果解释。遵循这种综合方法以确保可靠的心血管评估和有意义的临床见解。
1. 获得准确的超声心动图测量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应在胸骨旁长轴切面舒张末期测量,定义为二尖瓣关闭前的帧。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在同一切面收缩末期测量,定义为左室腔最小的帧。测量应从心内膜边界的领先边缘到领先边缘。确保超声束垂直于心室壁,并且测量在3-5个心动周期内平均以提高准确性。使用标准化测量技术以最小化观察者间变异性并确保连续检查的一致性。
2. 心率测量和时机
心率应与超声心动图测量同时测量,理想情况下使用显示在超声心动图上的心电图追踪。使用几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心率来考虑呼吸和心跳间变化。心率测量对于计算心输出量至关重要,应在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在临床实践中,心率也可以通过脉搏血氧仪、手动脉搏计数或心电图监测来测量。
3. 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BSA)使用DuBois公式计算:BSA = 0.007184 × (身高^0.725) × (体重^0.425),其中身高以厘米为单位,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体表面积用于计算心脏指数,这使心输出量针对体型进行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对于比较不同体型个体的心脏功能至关重要。虽然体表面积在计算器中是可选的,但包括它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心血管评估,特别是在儿科患者或比较不同人群的心脏功能时。
4. 解释结果和临床背景
在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体型和基础疾病的背景下解释每搏输出量结果。正常每搏输出量随体型变化,因此在解释结果时考虑患者的体表面积。射血分数提供关于收缩功能的额外见解,正常值通常高于50%。心脏指数使心输出量针对体型标准化,在健康成年人中应在2.5-4.0升/分钟/平方米之间。考虑连续测量以评估随时间的变化和对干预的反应。

临床解释指南:

  • 正常射血分数(>50%)伴正常每搏输出量:正常心脏功能
  • 射血分数降低(<40%)伴每搏输出量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
  • 正常射血分数伴每搏输出量降低:舒张功能障碍或血容量不足
  • 每搏输出量增加伴低心率:运动适应或心动过缓

实际应用和临床决策制定

  • 心力衰竭评估
  • 运动表现评估
  • 重症监护监测
每搏输出量计算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从常规心血管评估到重症监护监测和运动表现评估。理解这些应用有助于医疗提供者做出明智的临床决策并优化患者护理。
心力衰竭诊断和管理
每搏输出量测量对于诊断和分类心力衰竭至关重要。在收缩性心力衰竭中,每搏输出量由于收缩力受损而降低,而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每搏输出量可能保持但射血分数降低。连续每搏输出量测量有助于评估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利尿剂。在晚期心力衰竭中,每搏输出量监测指导设备治疗决策,如心脏再同步治疗或左心室辅助设备。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的组合提供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全面评估。
运动表现和运动生理学
每搏输出量是运动表现和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训练有素的运动员通常具有增加的每搏输出量和较低的静息心率,导致正常或增加的心输出量。这种适应,称为运动员心脏综合征,代表对定期运动的有益生理反应。监测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有助于评估训练状态、检测过度训练综合征并指导训练强度。在精英运动员中,每搏输出量测量可以帮助优化表现并预防与极端运动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
重症监护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重症监护环境中,每搏输出量监测对于血流动力学评估和液体管理至关重要。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可以指示液体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并评估血管活性药物的有效性。在感染性休克中,每搏输出量可能由于前负荷降低、收缩力受损或后负荷增加而降低。使用先进血流动力学设备的连续每搏输出量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并预测患者结果。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危重患者的组织灌注和氧气输送至关重要。

临床决策点:

  • 每搏输出量<50毫升:考虑液体复苏或正性肌力支持
  • 射血分数<30%:评估晚期心力衰竭治疗
  • 心脏指数<2.0升/分钟/平方米:需要立即干预的严重降低
  • 每搏输出量增加伴心动过缓:考虑起搏器评估

常见误解和临床陷阱

  • 测量错误
  • 解释挑战
  • 线性测量的局限性
准确的每搏输出量评估需要理解常见的测量错误、解释挑战和不同测量技术的局限性。了解这些陷阱有助于确保可靠的心血管评估和适当的临床决策制定。
测量错误和技术局限性
线性测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假设左心室具有球形或椭球形,这在所有患者中可能不准确,特别是那些有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几何变形的患者。测量错误可能由于图像质量差、离轴成像或不一致的测量技术而发生。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变异性可能影响测量重现性。三维超声心动图提供更准确的容积测量,但并非普遍可用。了解这些局限性有助于适当解释结果并识别何时可能需要额外的成像方式。
解释挑战和临床背景
每搏输出量必须在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症和药物的背景下解释。孤立的每搏输出量测量在不考虑心率、血压和整体心血管状态的情况下可能具有误导性。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可以快速响应生理需求、药物或疾病状态。连续测量通常比单次测量更有信息量。在解释结果时考虑患者的年龄、体型和基础疾病。正常值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人群,特别是那些有慢性疾病或极端体型的患者。
超声心动图方法的局限性
超声心动图每搏输出量计算有几个局限性。该方法假设整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几何形状恒定,这在所有患者中可能不准确。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该技术需要良好的图像质量和适当的患者定位。在声窗差的患者中,可能需要替代成像方式。了解这些局限性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每位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法并适当解释结果。

要避免的常见陷阱:

  • 在有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中仅依赖线性测量
  • 在不考虑心率和血压的情况下解释每搏输出量
  • 使用单次测量做出长期临床决策
  • 在不考虑个体因素的情况下将正常值应用于所有患者人群

数学推导和高级应用

  • 公式开发
  • 统计分析
  • 预测建模
理解每搏输出量计算的数学基础使能够对心脏功能数据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和解释。高级应用包括统计分析、预测建模以及与其他心血管参数的整合。
数学公式及其推导
每搏输出量使用公式计算:SV = EDV - ESV,其中容积使用Teichholz公式从线性测量导出:V = (7 × D³) / (2.4 + D),其中D是直径。该公式假设左心室具有长椭球形。心输出量计算为:CO = SV × HR,其中HR是每分钟心跳次数。心脏指数通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心输出量:CI = CO / BSA。射血分数计算为:EF = (SV / EDV) × 100。这些公式为综合心血管评估提供数学基础,并能够与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整合。
高级应用和研究
每搏输出量数据用于临床试验以评估治疗效果,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以及用于自动超声心动图分析的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基于每搏输出量结合其他临床参数预测结果。三维超声心动图比传统的二维方法提供更准确的容积测量,尽管计算器使用标准2D测量以实现广泛适用性。高级应用包括负荷超声心动图,其中运动期间每搏输出量的变化提供关于心血管储备和运动能力的重要诊断信息。
未来方向和新兴技术
新兴技术正在扩展每搏输出量测量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提供心肌变形的详细分析,可以在每搏输出量变化变得临床明显之前预测它们。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动化每搏输出量测量并提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可穿戴设备和远程监测技术可能使门诊患者能够连续每搏输出量评估。与电子健康记录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整合可以改善心血管护理提供和患者结果。

高级应用:

  • 临床试验:评估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 风险预测:将每搏输出量整合到心血管风险模型中
  • 人工智能:自动超声心动图分析
  • 远程监测:门诊患者连续每搏输出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