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因子计算器

计算任何相机传感器的裁剪因子和35mm等效焦距。

输入您的相机传感器尺寸和焦距,计算裁剪因子,并查看与全画幅相比视场的变化。

裁剪因子示例

查看不同传感器尺寸在相同焦距下如何影响裁剪因子和视场。

全画幅传感器,50mm镜头

全画幅传感器

标准全画幅传感器配经典50mm镜头。

传感器宽度: 36 mm

传感器高度: 24 mm

焦距: 50 mm

APS-C传感器,35mm镜头

APS-C传感器

APS-C传感器配广角35mm镜头。

传感器宽度: 22.3 mm

传感器高度: 14.9 mm

焦距: 35 mm

M4/3传感器,25mm镜头

M4/3传感器

M4/3传感器配标准25mm镜头。

传感器宽度: 17.3 mm

传感器高度: 13 mm

焦距: 25 mm

1英寸传感器,18mm镜头

1英寸传感器

紧凑型1英寸传感器配超广角18mm镜头。

传感器宽度: 13.2 mm

传感器高度: 8.8 mm

焦距: 18 mm

其他标题
理解裁剪因子:全面指南
了解传感器尺寸如何影响您的摄影与镜头选择

什么是裁剪因子?

  • 定义与基本概念
  • 裁剪因子在摄影中的意义
  • 历史背景:35mm胶片标准
裁剪因子是描述相机传感器比全画幅(35mm)传感器小多少的数值。其计算方法为:用全画幅对角线(43.27mm)除以您相机传感器的对角线。
35mm胶片标准
35mm胶片格式(36mm × 24mm)成为专业摄影的行业标准。数码相机问世后,许多采用了更小的传感器,因此需要了解这些小传感器与传统35mm格式相比对视场的影响。
对摄影的影响

实际中的裁剪因子

  • 1.5x裁剪因子意味着您的传感器比全画幅小1.5倍。
  • 同一只50mm镜头在不同传感器上视场不同。

计算器使用分步指南

  • 查找您的传感器尺寸
  • 输入焦距数据
  • 解读结果
使用裁剪因子计算器,您需要知道相机的传感器尺寸和镜头焦距。大多数相机厂商会在技术文档中提供传感器规格。
查找传感器信息
传感器尺寸通常可在相机说明书、厂商官网或在线相机数据库中找到。常见传感器格式有全画幅(36×24mm)、APS-C(22.3×14.9mm)、M4/3(17.3×13mm)。
理解结果

如何使用

  • 全画幅传感器输入宽36mm、高24mm。
  • 计算器会显示全画幅下的等效焦距。

裁剪因子的实际应用

  • 镜头选择与拍摄规划
  • 视场对比
  • 摄影风格考量
理解裁剪因子有助于摄影师为特定用途选择合适镜头。尤其在更换相机系统或需要特定视场的拍摄计划时尤为重要。
镜头选择策略
使用APS-C相机(1.5x裁剪因子)的摄影师若想获得全画幅50mm镜头的视场,需要选择33mm镜头(50÷1.5)。这有助于镜头购买和器材规划。
风格考量

实际应用

  • 人像摄影师常用更长焦距以获得更佳透视效果。
  • 风光摄影师会选择更广的镜头以捕捉更多景色。

常见误区与正确方法

  • 裁剪因子与画质
  • 焦距与视场
  • 传感器尺寸与景深
许多摄影师误以为裁剪因子影响画质,或认为焦距越长放大越大。理解传感器尺寸、焦距和视场的关系对于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画质误区
裁剪因子本身不会降低画质。现代小尺寸传感器同样能拍出优秀照片。主要区别在于视场和景深特性,而非画质本身。
景深考量

常见误区

  • 小传感器在相同光圈下景深更大。
  • 同为f/1.8光圈,在不同传感器上表现不同。

数学推导与示例

  • 裁剪因子公式
  • 35mm等效计算
  • 视场关系
裁剪因子的计算用到勾股定理:裁剪因子=35mm对角线÷传感器对角线,其中35mm对角线=√(36²+24²)=43.27mm。
数学公式
任意传感器:传感器对角线=√(宽²+高²)。然后:35mm等效焦距=实际焦距×裁剪因子。这样可得在全画幅下获得相同视场所需的焦距。
示例计算

数学实操

  • APS-C传感器(22.3×14.9mm):对角线=√(22.3²+14.9²)=26.8mm,裁剪因子=43.27÷26.8=1.61x
  • 50mm镜头在APS-C上:35mm等效=50×1.61=8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