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放大率计算器

光学物理与成像

使用光学物理公式计算透镜放大率、焦距和成像属性。适用于摄影、显微镜、望远镜和光学工程应用。

示例

点击任意示例将其加载到计算器中。

相机镜头

相机镜头

典型的50mm焦距相机镜头对焦于远处物体。

物距: 1000 厘米

像距: 5.26 厘米

焦距: 5 厘米

物高: 100 厘米

像高: 0.53 厘米

显微镜物镜

显微镜物镜

高放大率、短焦距的显微镜物镜。

物距: 0.5 厘米

像距: 20 厘米

焦距: 0.49 厘米

物高: 0.1 厘米

像高: 4 厘米

望远镜目镜

望远镜目镜

望远镜目镜对远处物体形成虚像。

物距: 25 厘米

像距: -5 厘米

焦距: 4.17 厘米

物高: 2 厘米

像高: 0.4 厘米

放大镜

放大镜

简单放大镜为阅读形成虚像。

物距: 8 厘米

像距: -24 厘米

焦距: 12 厘米

物高: 1 厘米

像高: 3 厘米

其他标题
理解透镜放大率:全面指南
探索光学放大、透镜公式及不同光学系统如何产生不同放大率图像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透镜放大率?

  • 基本概念
  • 放大率类型
  • 实像与虚像
透镜放大率是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值,或像距与物距的比值。它描述了通过光学系统观察时,图像相对于原始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程度。
放大的物理原理
当物体发出的光线被透镜折射时,会形成比原物体大、小或相同大小的像,这就是放大现象。放大率取决于透镜的性质及物像相对位置。
放大率类型
放大率主要有两种:线性放大率(像高与物高之比)和角放大率(像所张角与物所张角之比)。本计算器关注线性放大率。

关键概念:

  • 放大率 = 像高 / 物高
  • 放大率 = -像距 / 物距
  • 正放大率表示正立像,负值表示倒立像

透镜放大率计算器使用步骤指南

  • 理解输入项
  • 选择合适参数
  • 解读结果
本计算器帮助你确定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并利用透镜公式求解未知参数。请按照以下步骤获得准确结果。
1. 确定已知参数
首先确定你已知哪些参数。至少需要三个参数才能计算其他项。常见已知值包括焦距(透镜参数)、物距(实验设置)以及像距或放大率。
2. 输入已知值
将已知数值输入相应字段,未知项留空。计算器会利用透镜公式和放大率公式自动求解缺失参数。
3. 注意正负号约定
实物和实像用正值,虚像用负值。会聚透镜焦距为正,发散透镜为负。计算器会自动处理这些约定。
4. 分析结果
结果会显示计算出的放大率及其他参数。放大率大于1表示像大于物体,小于1表示像小于物体。

常见应用:

  • 相机镜头设计与选择
  • 显微镜物镜计算
  • 望远镜目镜放大率
  • 放大镜参数规格

透镜放大率的实际应用

  • 摄影与成像
  • 科学仪器
  • 消费光学
  • 工业应用
透镜放大率计算在众多实际应用中至关重要,从日常摄影到科学研究和工业质量控制。
摄影与数字成像
摄影师利用放大率计算选择不同题材所需镜头。微距摄影需高放大率,风景摄影则用低放大率以获得宽广视野。理解放大率有助于镜头选择和构图。
显微镜与科学研究
显微镜依赖精确的放大率计算来观察微观样品。不同物镜提供不同放大倍数,总放大率为物镜与目镜放大率之积。这对生物学、材料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精确测量至关重要。
望远镜与天文学
望远镜通过放大率将遥远天体拉近观察。放大率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但高放大率并不总是更好,会降低亮度和视场。
工业与质量控制
制造业利用光学系统进行质量检测和精密测量。机器视觉系统依赖准确的放大率计算来测量零件和检测缺陷。这在汽车、电子和制药等行业尤为重要。

实际示例:

  • 人像与风景摄影镜头选择
  •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显微镜物镜选择
  • 行星观测的望远镜目镜选择
  • 工业质检的机器视觉系统设置

常见误区与正确方法

  • 正负号约定错误
  • 放大率与分辨率
  • 焦距误解
  • 像的类型混淆
理解透镜放大率涉及多个常见误区。澄清这些误解对于准确计算和光学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正负号约定混淆
常见错误是忽略光学计算中的正负号约定。实像在透镜另一侧,像距为正;虚像在同侧,像距为负。这对放大率计算影响很大。
放大率与分辨率
许多人混淆放大率和分辨率。放大率让图像变大,但不一定能看清细节。分辨率取决于透镜质量、孔径和衍射极限。高放大率但分辨率低的图像会模糊。
焦距与放大率关系
误区之一是认为焦距越长放大率越高。实际上,放大率还与物距和透镜设计有关。
虚像与实像
虚像无法投影到屏幕上,只能通过透镜看到;实像可以投影并被胶片或传感器记录。理解两者区别对摄影和放大镜应用很重要。

常见错误:

  • 虚像像距用正号
  • 认为放大率越高图像越好
  • 忽略焦距与物距的关系
  • 混淆角放大率和线性放大率

数学推导与示例

  • 透镜公式
  • 放大率方程
  • 推导过程
  • 实际计算
透镜放大率的数学基础源于薄透镜公式和几何光学原理。理解这些方程对准确计算和光学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薄透镜公式
薄透镜的基本方程为:1/f = 1/do + 1/di,其中f为焦距,do为物距,di为像距。该方程适用于会聚和发散透镜。
放大率方程
线性放大率定义为M = hi/ho = -di/do,其中hi为像高,ho为物高,di为像距,do为物距。负号表示实像倒立。
由光线图推导
放大率公式可由光线图和相似三角形推导得出。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或看似发散)形成像,像高与物高之比等于像距与物距之比。
综合方程
结合透镜公式和放大率公式,只要已知足够参数即可求解任意项。本计算器可根据已知参数自动计算未知值。

数学示例:

  • 10厘米焦距透镜,物距20厘米:di = 20cm, M = -1
  • 5厘米焦距透镜,物距10厘米:di = 10cm, M = -1
  • 15厘米焦距透镜,物距30厘米:di = 30cm, 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