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计算器

计算任何相机和镜头组合的景深、超焦距和前后焦点极限。

输入您的相机参数,计算景深,确定画面中有多少区域会清晰对焦。人像、风光和微距摄影必备。

示例

点击任一示例加载到计算器。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

经典人像设置,浅景深营造美丽的背景虚化。

焦距: 85 mm

光圈: f/1.8

对焦距离: 3 m

传感器格式: 全画幅

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

风光设置,深景深让前景到远景都清晰锐利。

焦距: 24 mm

光圈: f/11

对焦距离: 10 m

传感器格式: 全画幅

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

近距离微距拍摄,极浅景深实现选择性对焦。

焦距: 100 mm

光圈: f/2.8

对焦距离: 0.3 m

传感器格式: APS-C

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

街拍设置,中等景深便于快速对焦。

焦距: 35 mm

光圈: f/5.6

对焦距离: 5 m

传感器格式: 全画幅

其他标题
景深计算器详解:全面指南
通过精确的景深计算,掌握摄影中对焦与清晰度的艺术。

什么是景深?

  • 定义与基本概念
  • 景深在摄影中的重要性
  • 清晰与模糊的关系
景深(DOF)是指画面中从最近到最远的、看起来都足够清晰的区域距离。它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创意控制之一,能让摄影师突出主体、营造氛围、控制视觉层次。理解景深能帮助你有意识地决定哪些区域清晰、哪些区域虚化。
景深的科学原理
景深本质上与光线通过镜头的汇聚和发散有关。对焦时,来自该距离的光线会在传感器上聚成一点,其他距离的物体则在传感器上形成光斑。如果这些光斑足够小,人眼会认为是清晰的,太大则会模糊。
弥散圆
弥散圆是人眼仍然认为清晰的最大光斑。全画幅通常约为0.025mm,但会因传感器尺寸、观看距离和输出尺寸而变化。传感器越小,弥散圆越小,需要更精确对焦,但在相同光圈下景深更大。
创意应用
浅景深(大光圈、长焦距)可营造唯美的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营造梦幻艺术效果。深景深(小光圈、广角)则让前景到远景都清晰,适合风光和建筑摄影。

景深实际应用:

  • 人像摄影常用浅景深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 风光摄影常用深景深让前景到远景都清晰
  • 微距摄影景深极浅,有时仅几毫米
  • 街头摄影常用中等景深,便于快速对焦并保留环境

景深计算器使用步骤详解

  • 收集相机信息
  • 正确输入参数
  • 解读计算结果
要有效使用景深计算器,需要准确输入相机参数,并理解结果如何应用于实际拍摄。
1. 确定焦距
焦距是指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镜头到传感器的距离,通常标注在镜头上(如50mm、24-70mm)。定焦镜头焦距固定,变焦镜头有范围。注意裁切系数影响视角,但景深计算用实际焦距。
2. 设置光圈
光圈(f值)控制进光量,对景深影响极大。常见f值从f/1.4(极浅景深)到f/22(极深景深)。f值=焦距/光圈直径,f/2表示光圈直径为焦距一半。f值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3. 测量对焦距离
对焦距离是从相机传感器到对焦主体的距离。精确测量对景深计算很重要。许多相机可显示对焦距离。微距拍摄时尤为关键,因为景深极浅。
4. 选择传感器格式
传感器格式影响弥散圆和景深。全画幅景深通常比APS-C、微四三浅。计算器会自动设置常见格式的弥散圆,也可自定义。
5. 解读结果
计算器会给出总景深(前后极限距离差)、最近焦点极限、最远焦点极限和超焦距。用这些数据规划拍摄,确保主体在清晰范围内。

常见传感器格式与弥散圆:

  • 全画幅 (36×24mm):弥散圆 ≈ 0.029mm
  • APS-C (22.3×14.9mm):弥散圆 ≈ 0.018mm
  • 微型四三 (17.3×13mm):弥散圆 ≈ 0.015mm
  • 1英寸 (13.2×8.8mm):弥散圆 ≈ 0.011mm

实际应用与摄影技巧

  • 人像摄影技巧
  • 风光与建筑
  • 微距与特写摄影
  • 街头与纪实摄影
理解景深计算能帮助摄影师针对不同题材做出合理的器材、参数和构图选择。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常用浅景深营造美丽虚化,突出主体。常见设置为85-200mm焦距,f/1.4-f/2.8光圈。计算器可帮助确定最佳对焦距离,确保眼睛清晰。多人像建议用f/5.6-f/8获得更大景深。
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通常需要深景深,让前景到远景都清晰。常用小光圈(f/8-f/16)和广角(16-35mm)。超焦距尤为重要——对焦在超焦距可最大化景深。计算器可帮助确定最佳对焦点。
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景深极浅,有时仅几毫米。精确对焦至关重要。计算器可帮助了解清晰范围,合理构图。深景深时常需多张对焦合成。
街头与纪实摄影
街头摄影常用中等景深(f/5.6-f/8),便于快速对焦并保留环境。计算器可帮助确定典型街拍距离(3-10米)下的最佳参数。

各题材推荐设置:

  • 人像:85mm f/1.8 3米 ≈ 0.5米景深(浅,艺术感)
  • 风光:24mm f/11 10米 ≈ 8米到无穷远景深(深,全清晰)
  • 微距:100mm f/2.8 0.3米 ≈ 0.003米景深(极浅,需精确对焦)
  • 街拍:35mm f/5.6 5米 ≈ 3米景深(中等,兼顾)

常见误区与正确方法

  • 光圈与景深的误区
  • 焦距误解
  • 传感器尺寸与裁切因数混淆
  • 对焦距离误区
关于景深有许多常见误区,理解正确关系有助于做出更好的摄影决策。
误区:只有光圈影响景深
虽然光圈是影响景深的最直接因素,但焦距和对焦距离也有很大影响。50mm f/2.8对焦10米的景深远大于200mm f/2.8对焦10米。计算器能展示三者的综合作用。
误区: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只有在画面主体大小相同时才成立。如果通过拉远距离保持主体大小,长焦反而景深更大。关键在于景深取决于放大倍率,而不仅仅是焦距。
误区:小传感器景深一定更大
小传感器景深更大是因为弥散圆更小,而不是光学本质。计算器会针对每种格式使用合适的弥散圆。
误区:对焦无穷远景深最大
对焦无穷远其实浪费了景深潜力。超焦距是最大化景深的最佳对焦点,可让清晰范围从超焦距一半延伸到无穷远。计算器可帮助找到最佳对焦点。

正确理解:

  • 景深取决于光圈、焦距、对焦距离和弥散圆
  • 超焦距对焦可最大化风光景深
  • 主体放大倍率比单纯焦距对景深影响更大
  • 小传感器因弥散圆小而景深大,并非光学本质

数学推导与进阶概念

  • 景深公式
  • 超焦距计算
  • 弥散圆标准
  • 进阶应用
景深计算基于几何光学和可接受清晰度概念。理解数学原理有助于精确设定参数。
景深公式
前后极限公式:最近极限 = (H × s) / (H + s - f),最远极限 = (H × s) / (H - s + f),H为超焦距,s为对焦距离,f为焦距。总景深为两者之差。
超焦距公式
超焦距 = (f²) / (N × c),f为焦距,N为f值,c为弥散圆。对焦在超焦距可最大化景深,清晰范围从超焦距一半到无穷远。
弥散圆标准
弥散圆通常取传感器对角线的1/1500,适用于25cm观看距离的8×10英寸照片。全画幅(43.27mm对角线)约为0.029mm。小传感器按比例更小。
进阶应用
进阶摄影师会用景深计算进行多点对焦合成(focus stacking),即多张不同对焦距离的照片合成以获得更大景深。计算器可帮助确定最佳对焦步进。也适用于移轴摄影和理解谢姆弗卢格原理。

数学示例:

  • 50mm f/2.8 5米:超焦距 = 50²/(2.8×0.029) ≈ 30.8米,景深 ≈ 4.3米到6.1米
  • 24mm f/11 10米:超焦距 = 24²/(11×0.029) ≈ 1.8米,景深 ≈ 5.6米到无穷远
  • 100mm f/2.8 0.3米:超焦距 = 100²/(2.8×0.029) ≈ 123米,景深 ≈ 0.299米到0.30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