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 计算基于基本几何原理,能准确衡量像素密度。理解数学基础有助于验证计算结果和排查显示问题。
显示计算中的勾股定理
PPI 公式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对角线像素数。对于宽度为 W 像素、高度为 H 像素的显示器,对角线像素数 D = √(W² + H²)。该计算得出显示器对角线上的总像素数。再除以对角线英寸数即可得出 PPI。该数学方法确保无论纵横比或屏幕方向如何,都能准确衡量像素密度。
纵横比对 PPI 的影响
纵横比影响像素在屏幕上的分布,但不影响 PPI 计算。16:9 和 4:3 的显示器,只要分辨率和对角线尺寸相同,PPI 也完全一致。但视觉体验可能不同,宽屏显示器在某些内容下可能显得不够锐利,方形显示器则可能出现黑边。理解纵横比有助于根据主要内容类型选择合适的显示器。
实际示例与对比
以 24 英寸 1920x1080 显示器为例:对角线像素 = √(1920² + 1080²) = √(3,686,400 + 1,166,400) = √4,852,800 = 2,203 像素。PPI = 2,203 ÷ 24 = 91.8 PPI。这是桌面显示器的典型值。再看 6.1 英寸、1170x2532 分辨率的智能手机:对角线像素 = √(1170² + 2532²) = √(1,368,900 + 6,411,024) = √7,779,924 = 2,789 像素。PPI = 2,789 ÷ 6.1 = 457 PPI。这解释了为什么智能手机显示效果极为锐利,即使总像素数少于桌面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