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多边形计算器

数据可视化与整理

在下方输入您的数据集以生成频率多边形。您可以输入数字列表,或指定组距和频数。

实际示例

使用这些预填示例了解计算器的用法。

学生考试成绩

原始数据

25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数据: 68, 72, 75, 77, 78, 81, 82, 84...

组数: 5

每日网站访问量(千人)

原始数据

某网站30天的访问量。

数据: 2.1, 2.3, 2.5, 2.8, 3.1, 3.2, ...

植物高度(厘米)

原始数据

某批植物一个月后的测量高度。

数据: 10, 11, 11, 12, 13, 15, 15, 16...

组数: 4

响应时间(毫秒)

原始数据

一系列请求的服务器响应时间记录。

数据: 120, 125, 130, 135, 140, 142, ...

组数: 6

其他标题
理解频率多边形计算器:全面指南
本指南深入介绍频率多边形计算器的原理、应用及其可视化的统计概念。

什么是频率多边形?

  • 概念定义
  • 频率多边形与直方图
  • 图形关键组成
频率多边形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集分布的统计图。通过在每个组距中点处绘制频数点,并用直线连接这些点,形成多边形,从而清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频率多边形与直方图
频率多边形与直方图类似,但有其独特优势。直方图用条形表示频数,比较多组数据时不易看出整体分布形态。频率多边形用线连接,更易叠加多组分布,清晰显示趋势和形态差异。
图形关键组成
横轴(X轴)表示分组后的数据值,纵轴(Y轴)表示每组的频数。多边形通过在数据范围两端各加一个频数为零的组,实现与X轴的闭合。

频率多边形计算器使用分步指南

  • 数据录入
  • 设置组数
  • 结果解读
数据录入
计算器接受以逗号分隔的数字列表作为原始数据。请确保数字格式正确并用逗号分隔。例如:55, 62, 78, 81, 93。
设置组数
“组数”(或区间数)决定数据的分组方式。您可以自行指定,也可留空。留空时,计算器将自动采用斯特吉斯公式计算最优组数:k = 1 + 3.322 * log10(N),N为数据点总数,有助于生成平衡且有信息量的图形。
结果解读
输出包括两部分: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多边形图。表格详细列出组距、中点和每组频数。图形将这些点可视化,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特征,如对称、偏态或多峰。

频率多边形的实际应用

  • 教育与成绩分析
  • 商业与市场调研
  • 科学与质量控制
教育与成绩分析
教师和管理者常用频率多边形分析学生成绩分布。通过绘制分布,可快速发现集中分数段,判断试题难度或教学效果。
商业与市场调研
在商业领域,频率多边形可用于可视化销售数据、客户年龄分布或产品需求。例如,市场团队可叠加两组客户年龄分布,优化营销策略。
科学与质量控制
在制造业中,频率多边形可追踪产品测量值(如重量或长度)的分布,帮助质量控制,确保大多数产品在合格范围内,并及时发现工艺偏移。

常见误区与正确方法

  • 中点与组限混淆
  • 多边形未闭合
  • 组数选择不当
中点与组限混淆
常见错误是将频数绘制在组距上下限。正确做法应在组距中点绘制频数,中点最能代表整个组距。
多边形未闭合
频率多边形必须首尾与横轴闭合。需在分布两端各加一个频数为零的假想组。计算器会自动处理,确保图形统计学正确。
组数选择不当
组数选择直接影响多边形形状。组数过少会掩盖细节,过多则图形杂乱。默认采用斯特吉斯公式是一种可靠方法。

数学推导与示例

  • 组距宽度计算
  • 中点确定
  • 手动计算演示
组距宽度计算
组距宽度公式:宽度 = (最大值 - 最小值) / 组数。结果通常四舍五入为便于分组。例如,数据范围5到98,组数5,范围93,宽度93/5=18.6,可四舍五入为20。
中点确定
中点为组距上下界的平均值。如[10, 30),中点为(10+30)/2=20。
手动计算演示
如数据:2, 5, 6, 9, 12。范围12-2=10,组数3,宽度10/3≈3.33,四舍五入为4。组距:[2-6), [6-10), [10-14)。频数:2个在[2-6),2个在[6-10),1个在[10-14)。中点:4, 8, 12。绘图点:(4,2)、(8,2)、(12,1)。多边形还应包含(0,0)和(16,0)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