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折余量计算器

计算金属板材弯折参数

确定弯折余量、弯折扣除和平展图案长度,实现精确的金属制造。

常见弯折示例

典型弯折操作的预配置示例

钢板 - 90°弯折

2mm钢板的90度标准弯折

厚度: 2 mm

弯折角度: 90 °

内半径: 3 mm

K因子: 0.33

材料:

铝 - 45°弯折

1.5mm铝板的45度弯折

厚度: 1.5 mm

弯折角度: 45 °

内半径: 2 mm

K因子: 0.35

材料:

不锈钢 - 30°弯折

不锈钢

3mm不锈钢的30度弯折

厚度: 3 mm

弯折角度: 30 °

内半径: 4.5 mm

K因子: 0.3

材料: 不锈钢

铜板 - 60°弯折

1mm铜板的60度弯折

厚度: 1 mm

弯折角度: 60 °

内半径: 1.5 mm

K因子: 0.4

材料:

其他标题
理解弯折余量:综合指南
掌握金属板材弯折计算的基础知识,实现精确制造

什么是弯折余量?

  • 定义和目的
  • 为什么弯折余量重要
  • 行业应用
弯折余量是弯折过程中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量。当金属板材被弯折时,外表面拉伸而内表面压缩。弯折余量考虑了这种变形,有助于确定实现所需最终尺寸所需的正确平展图案长度。
弯折背后的物理学
在弯折过程中,材料经历弹性和塑性变形。既不拉伸也不压缩的中性轴对于精确计算至关重要。K因子决定这个中性轴相对于材料厚度的位置。
弯折余量在金属板材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工程和建筑中至关重要。精确计算确保正确配合并减少材料浪费。

实际示例

  • 具有90°弯折和3mm半径的2mm钢板通常具有约4.71mm的弯折余量
  • 铝板通常需要与钢不同的K因子,因为它们的材料特性不同

使用弯折余量计算器的分步指南

  • 输入参数
  • 计算过程
  • 结果解释
首先输入材料厚度(毫米)。这是弯折前金属板材的实际厚度。接下来,指定弯折角度(度)- 这是弯折后要达到的角度。
设置内半径
内半径应匹配您的冲头半径或材料的最小弯折半径。对于大多数材料,内半径应至少等于材料厚度以防止开裂。
K因子通常在0.2到0.5之间,低碳钢的常见默认值为0.33。不同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K因子以获得最佳精度。

计算示例

  • 对于2mm钢:厚度=2.0,角度=90,半径=3.0,K因子=0.33
  • 对于1.5mm铝:厚度=1.5,角度=45,半径=2.0,K因子=0.35

弯折余量的实际应用

  • 制造业
  • 设计考虑
  • 质量控制
弯折余量计算在汽车制造中对于车身面板、支架和结构部件至关重要。航空航天应用需要精确计算飞机零件、发动机部件和结构元件。
建筑和建筑学
在建筑中,弯折余量用于HVAC管道、屋顶材料和建筑金属制品。电气外壳和控制面板也依赖于精确的弯折计算。
质量控制过程使用弯折余量计算来验证制造的零件是否符合设计规格和公差。

行业应用

  • 汽车车身面板需要精确的弯折余量以确保正确配合和组装
  • HVAC管道使用弯折余量计算以确保适当的气流和密封

常见误解和正确方法

  • K因子误区
  • 半径假设
  • 材料变化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K因子总是0.33。虽然这是一个好的起点,但不同材料和厚度可能需要不同的值。始终验证您特定材料和工艺的K因子。
半径和厚度关系
另一个误解是内半径可以是任何值。实际上,最小弯折半径通常受材料特性和工具约束的限制。
材料特性在批次之间可能有显著差异,因此使用实际材料样品测试和验证计算很重要。

常见错误

  • 铝通常需要0.35-0.40的K因子,而不是0.33
  • 不锈钢可能需要不同的K因子,具体取决于特定合金

数学推导和示例

  • 弯折余量公式
  • K因子计算
  • 实际示例
弯折余量公式为:BA = (π/180) × A × (R + K×T),其中BA是弯折余量,A是弯折角度(度),R是内半径,K是K因子,T是材料厚度。
弯折扣除公式
弯折扣除计算为:BD = 2(R + T) × tan(A/2) - BA。这表示从两个腿的总和中减去以获得平展图案长度的量。
平展图案长度是展开零件的总长度,通过添加直线段并减去弯折扣除来计算。

数学示例

  • 对于90°弯折:BA = (π/180) × 90 × (3 + 0.33×2) = 4.71mm
  • 弯折扣除:BD = 2(3 + 2) × tan(45°) - 4.71 = 5.29mm